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4:31 点击次数:80
好多人一提到“凡是”这个政策路线,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华同志的名字,感觉这俩词儿都快绑一块儿了。但其实吧,头一个把“凡是”拿到台面上说的人,真不是华同志。现在大家伙儿都觉得,最早这么公开讲的,是全国人大原来的副委员长吴德。
吴德是个地方工作经验十足的老干部,因为主席的赏识,才有机会到中央工作。在搞定“四人帮”那会儿,他负责卫戍区的工作,出了不少力。不过呢,1980年他自己就主动不干了,早早过上了悠闲日子。
吴德1913年在河北丰润出生,1932年他就投身革命,搞起了工人运动。他特别能干,成了华北地区工人运动的领头人。那时候他在白区活动,处境比苏区还要危险得多。但他不光能保全自己,还悄悄发展了不少党员,因此上级领导对他很是看重。
全面抗战一开始,吴德就挑起了大梁,先后当过河北省委组织部的一把手,还有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的部长,那会儿他还负责指挥了冀东的大暴动。
那时候,中央觉得在敌人后方,能动员几千人就挺不错的了。但没想到,吴德一吆喝,大家伙儿积极响应,前前后后加起来,竟然有十多万人加入了这次行动。而且,为了把冀东根据地搞得更结实,吴德后来又带着工人们搞了好几次抗日活动,效果那是杠杠的。
这些事儿传到延安,主席听了直夸好。1940年的时候,吴德回到延安说工作的事儿,毛主席还特地见了他,一顿猛夸。吴德这人特谦虚,光低着头,嘿嘿地傻笑。他这种有功也不骄傲的样子,让主席更加看重他,后来就让吴德留在延安,当上了敌后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。
吴德之前在白区干了好久,对这种新环境没什么经验。但他适应能力挺强,很快就上手了。他到处逛了逛延安,跟那儿的老百姓几乎都聊上了天。
后来,他亲自获取的第一手信息成了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,确保了前线与后方的物资供应无忧。由于表现出色,吴德被选为七大的代表。
七届大会结束后,吴德去找了毛主席,跟主席说自己想回到冀东去干工作。主席虽然觉得吴德是个人才,但还是很尊重他自己的选择。所以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,吴德就先后担任了晋察冀中央局的秘书长、冀东区党委书记,还有冀东军区的政委这些职务,给华北的解放出了不少力。
新中国一建立,吴德先就当上了平原省的省委书记。后来平原省没了,他就去了天津,做了市长。到了1955年,他又被调到吉林,当上了省委书记,并且在吉林一口气工作了11年。
吴德到了吉林后,对农业特别上心。他多次跑到田地里,亲自去了解情况,接着就根据实际情况动手改革。没过多久,吉林的农业就有了显著进步,成绩相当亮眼,这事儿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。
1958年,毛主席心血来潮要去吉林看看实际情况。他想知道吴德是否真的在干实事,所以吴德事先压根没得到半点风声。主席也没特意挑地方,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块田地里。
农民们正埋头苦干,一瞧见毛主席,立马就乐呵起来,纷纷围拢过去。毛主席笑呵呵地跟他们打招呼,接着就聊起了吴德之前说过的那些事儿和问题。一番交谈后,主席点头确认,吴德讲的那些都是实情。
听到这个回答,主席微微颔首,考虑到大家正忙着农活,他简短交流了几句后就跟大家道别了。
往回走的半道上,碰巧撞见了匆匆而来的吴德。吴德那会儿满头是汗,一看就是刚得知主席要来检查的消息。主席对检查结果挺满意,心情特别愉快,好好表扬了一番吴德。吴德呢,也没炫耀自己的功劳,还是跟当年在延安那会儿一样,只是低着头,谦虚地笑了笑。
建国后,主席特别看重那些能亲自到基层摸爬滚打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规矩、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。华同志是这样,吴德同志也不例外。因此,到了1966年大运动开始之前,吴德就被调去北京,当上了第二市委书记。
在京城当官那会儿,事儿可多了去了,各种关系盘根错节,处理起来麻烦得很,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给搭进去。吴德只能小心翼翼地把活儿干好,尽量别让自己卷进那些乱摊子里面。
不过有那么一回,江青揪住了电影《节振国》里头扮演领导罢工的知识分子那角色,说吴德这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呢。这片子讲的是冀东暴动的事儿,吴德是铁了心要拍的,江青这一指摘,可就把吴德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
重要关头,毛主席讲了一句实在话:“冀东那场大暴动,真的是个让人震惊的大事。”这话里间接表扬了冀东的暴动,同时也等于是在给吴德撑腰,所以吴德就这么顺顺利利地过了这一关。
在北京工作的时候,吴德还干过国务院文化部门的头儿、市委的一把手,还有卫戍区的第一政委,以及全国人大副头头这些职位。
毛主席离世后,情况开始变得微妙起来,“四人帮”步步紧逼,华国锋同志和叶剑英元帅他们打算采取行动。1976年10月3号那天,华国锋同志悄悄约见了吴德,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:叶帅跟我说了,昌平那边有个坦克六师,张春桥他弟张秋桥老往那儿跑,这事儿你有没有办法搞定?
吴德领会了弦外之音,立刻回应说要问问卫戍区的头儿吴忠,看他有没有信心。说到吴忠,华同志跟他打交道不算多,为了保险,他又多嘴问了一句:吴忠这人靠得住不?
吴德讲道,他心里头对“四人帮”也是一百个不乐意。华同志听后,默默点了点头,就没再多说啥。接着,吴德就直接去找了吴忠商量起来。吴忠拍着胸脯保证说,卫戍部队保卫首都,那绝对是没问题的。他还提到,卫戍区有个坦克团,就驻扎在坦克六师旁边,万一有啥紧急情况,能马上顶上去,让中央别操心。
吴德立刻跑去跟向华同志说了那些情况。没多久,负责军委事务的陈锡联就打电话过来,跟吴忠说,卫戍区的部队都要听吴德的指挥。
10月4号那天,华同志又叫来了吴德,跟他详细说了说接下来的行动计划。到时候,卫戍区得负责把“四人帮”里的几个主要人物给隔离开,好好审查,还得守着报社、电台这些地方,确保不出岔子。万一有啥紧急情况,卫戍区还得随时顶上,这任务可不轻啊。
后来事情进展得很顺畅,没碰上啥大麻烦,“四人帮”就被解决了,国家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。
1976年快过完的时候,10月底那会儿,吴德在全国人大的一次会上讲了句话,说只要是毛主席点头同意的、指出来的事儿,咱都得使劲儿去做,还得做得漂漂亮亮的。这话比1977年1月份中央办公厅的李鑫副主任说的,还有1977年2月好几个官方报纸上登的都早一些。
1980年,吴德觉得自己已经跟时代有点脱节了,于是和汪东兴、陈锡联、陈永贵等老同志一块儿,决定把职位让出来。打那以后,他就过上了悠闲的日子,不再管那么多事儿了。他心里想着,别给国家添乱,后来还自己提出来,要减少一些待遇,尽量不给国家增加负担。
吴德老年时,就爱在家侍弄些花花草草,有时候也会拿起笔来练练书法。这样的宁静日子,一直过到了他1995年离世。
Powered by 尊龙earlierperformance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