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2:55 点击次数:153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俞刘东 通讯员 赵樑
“哇,好酷的机器狗。”
8月15日上午,在杭州西溪湿地巡逻的无人机械狗“溪望”轻松穿越台阶和陡坡等复杂地形,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。
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同一时间,吴成忠登上了游船,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逻。作为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派出所的生态警长,老吴在所内待了九年,也见证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。
老吴开展水上巡逻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展开剩余78%与其他派出所不同,老吴介绍,这里警力虽不多,却有着一支特殊的“同事队伍”——由无人机械狗“溪望”、无人巡逻车“晴川一号”、无人巡逻艇“水虎”组成的无人警队,再加上少年警校和义警工作室构建的全龄段共治圈,共同演绎着“生态警务”的创新实践。
“无人军团”上岗,科技织密生态防护网
西溪湿地水域广阔、植被茂密,地形复杂,传统巡逻方式面临诸多挑战。如今,这些难题被高科技一一破解。
在湿地公园,无人机械狗“溪望”灵活穿梭于道路、岸边,凭借敏锐的传感器捕捉着异常动静;无人巡逻车“晴川一号”沿着岸边道路缓缓行驶,实时传回周边画面;水面上,无人巡逻艇“水虎”劈波斩浪,严密监控着水域情况。它们与空中的无人机、地面的监控设备共同构成了“湿地特色智慧巡控体系”。
湿地特色智慧巡控体系(图片经模糊处理)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“有了这些‘帮手’,我们的巡控效率大幅提升。”西溪湿地公园派出所所长张丹介绍,依托浙江大学石虎山基地的专业支持,在分局巡特警大队指导下,湿地无人机机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。“无人机实现高空取证、喊话提醒,高效处置噪声扰民、非法捕捞等警情,确保处置精准安全。”
西溪湿地一景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在今年端午节客流高峰时段,无人机实时监测人流密度、识别堵点,为指挥部精准调整卡口设置和分流方案提供关键信息,首次采用的单循环管控措施效果显著,景区秩序井然。
此外,数字孪生和电子沙盘技术的引入,让智慧指挥调度模块如虎添翼,为生态警务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,实现了科技与自然的无缝融合。
全龄段共治,人人都是生态守护者
“小朋友们,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鸟吗?它是西溪湿地的‘原住民’,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哦。”在“少年警校”研学基地,民警正带领孩子们开展生态保护研学活动。
张丹介绍,研学基地不仅有完整的标识、制服和课程体系,还引入了先进的灵伴AI眼镜、无人机等作为教具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组织活动十余次,参与人次超300。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生态保护知识,还在潜移默化中成了“生态小义警”。
灵伴AI眼镜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除了“生态小义警”,派出所还依托党员活动等载体,发展了“生态义警”队伍。同时,借助分局退休干部、周边矛调中心资源,聘请律师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义警“老娘舅”,提升矛盾化解率,形成了独特的全龄段共治圈。
“我们还组建了生态安全巡查小组。”张丹表示,今年以来,这支队伍已救助野生动物10余种、20余次,发现并解决生态及安全隐患百余项,在驱离非法垂钓、皮划艇、清理有害渔具(倒笼)、制止恶意破坏植被、清除马蜂窝及外来入侵物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无人车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
“对于日常生态隐患治理行动中,我们西溪湿地始终坚持环保、林业、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。”张丹表示,通过深化与湿地各管理部门的协作,大型活动期间在派出所设立联合指挥部,实现“信息互通、巡防联动、应急联处、案件联办”。针对夏季多发的偷捕偷钓问题,积极推动执法权责明确,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严厉打击。
发布于:浙江省Powered by 尊龙earlierperformance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